商办百科

最大的炒房群体,正在卖房套现!2022会迎楼市“降价潮”吗?

2022-03-31 10:31:28
阳春三月,美好的季节,万物生长,充满生机和希望,但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寒冬过后也满血复活了,成交数据各方面均有所增长,但种种迹象表明,属于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阳春三月,美好的季节,万物生长,充满生机和希望,但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寒冬过后也满血复活了,成交数据各方面均有所增长,但种种迹象表明,属于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首先,万众瞩目的房价真的降了,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新房销售均价较2021年下降10.7%,这个降价幅度可谓创造了历史。但降价的城市远远不止一些中小城市,像深圳、武汉、南京、郑州、哈尔滨、沈阳等一二线城市,房价也下跌了。


其次,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布的数据,截止到今年3月29日,全国宣布破产的开发商有130家,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41.5%。宣布债务违约的房企就更多了,千亿级别的开发商有5家,百强房企中超过4成的房企都遭遇了资金问题。进入2022年以来,整个地产行业基本上都被开发商卖房、卖项目、卖股权、被并购、裁员、降薪等关键词霸屏了;


再者,今年以来,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且最大的炒房群体,正在卖房套现。根据中介平台以及媒体披露的数据,截止到今年3月20日,全国有11个中心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其中大多数都是高能级城市,依次为杭州、重庆、天津、成都、沈阳、武汉、南京、苏州、西安、广州、哈尔滨。


上市公司为什么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卖房套现?专业人士分析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卖房自救。说白了就是,以卖房的收入来粉饰自己的业绩,让利润扭亏为盈,以解决被迫退市的烦恼。今年已经有北京科锐、高鸿股份、深圳广聚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执行“卖房自救”的操作了。


3月25日,资本市场上最大的事件之一,便是上市企业广聚能源,卖房套现一事。深圳市广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该公司董事会第六次决议公告:


为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公司存量资产,公司计划将全资子公司深圳广聚置业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东岸花园中部分投资性房地产,即同胜阁13套、同达阁9套,总计22套房产(合计面积2,552.96平方米),以单套房产为单位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联交所”)挂牌出售。

也就是说,该上市公司要卖掉其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的22套房产。这已经是今年第五家抛售房产的上市企业。根据评估报告,本次拟出售资产评估值合计约为2.4亿元,平均评估单价约9.4万元/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22套房产当时买入的总价或不超过2000万元,换句话说该公司靠投资炒房就获得了近2.2亿元的毛利润。


3月上旬,高鸿股份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卖出北京市朝阳区持有的多套房产。


事实上,最近几年,非主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抛售房产比比皆是。比如广州浪奇、香梨股份、保变电气、云天化、昂立教育、中成股份、海正药业、*ST中安、曙光股份、凯文教育、国发股份、*ST海马、*ST中房。


因为,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定,当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退市。


在这种背景下,出售手中持有的房产,粉饰业绩,成为在当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业绩亏损上市企业的必然选项。


以正在抛售房产的广聚能源来看,尽管目前盈利仍然为正,但净利润下滑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房产专家刘博直言,2022将首迎楼市“降价潮”。一方面,进入2022年,房地产正式步入了住房“供大于求”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7026万平方米,比2021年末增加6003万平方米,创过去6年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新房去化周期普遍高于36个月,房价下调的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市场仍然在继续倒逼开发商降价销售拉动回款自救。2022年前两个月,百强房企的销售业绩非常不理想,连头部房企的业绩都大幅下滑超过40%,中小房企更是惨不忍睹。更重要的是,2022年开发商还有4次大额偿债期,4月、6月、9月、12月,据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海外债到期分别为3544.2亿元、2878亿元、2263亿元。对于开发商而言,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开发商缺钱,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所以,当下对于房企而言,只有降价促销拉动回款这一条路可走了。


小编觉得,专家也只是建议,毕竟相关政策一直在变,对于很多人问还可不可以买房,刚需的该买还是得买,要是买来等房子升值卖掉,小编觉得,国家严厉打击炒房者,恐怕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毕竟最大的炒房群体,正在卖房套现!


商办网是一家专注于商业办公领域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以写字楼租赁商业新房买卖,厂房等商业办公室租售交易服务及新房买卖为主营业务。

写字楼出租-商办网(https://shenzhen.sbwl.com)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免责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若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